立志花15年讲完《资治通鉴》
现在已经坚持了6年
▼点击下方名片关注,和我一起
发送:通鉴,送“解读资治通鉴1~4部”发送:4,送私密干货。
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六卷 晋纪八
西晋·晋怀帝永嘉元年(丁卯,公元307年)
【原文】
乙亥,以王衍为司徒。衍说太傅越曰:“朝廷危乱,当赖方伯,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。”乃以弟澄为荆州都督,族弟敦为青州刺史,语之曰:“荆州有江、汉之固,青州有负海之险,卿二人在外而吾居中,足以为三窟矣。”澄至镇,以郭舒为别驾,委以府事。澄日夜纵酒,不亲庶务,虽寇戎交急,不以为怀。舒常切谏,以为宜爱民养兵,保全州境,澄不从。
【解析】
乙亥(二十九日),任王衍为司徒。王衍对太傅司马越说:“朝廷出现危险变乱,应当依靠地方最高长官,找得文武兼备的人加以任用。”于是让弟弟王澄任荆州都督,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,王衍告诉他们说:“荆州有江、汉的坚固,青州有靠海的险要,你二人在外面而我在朝中,足以成为狡兔的三窟了。”王澄到任所,让郭舒担任别驾,将都督府的事务都交给了他。王澄则日夜纵情喝酒,不亲理事务,虽然盗贼军情紧急,也不放在心上。郭舒常常苦苦劝谏,认为应当爱护人民保养军队,这样来使州境稻两保全,王澄不采纳。
【解析】
问你一个问题:古代家族要成为千年家族,你觉得第一个原则是什么?
财富?家学?政治势力?有地盘?关系网?联姻?
你讲的不能说不对,但是如果要作为第一原则,我觉得应该是:
别让人一窝端。
通俗来说就是你得多头下注,确保总有那么一支族人能活下去并混的不错。
比如三国时候,最为著名的多头下注的两个家族,一个是颍川荀氏,荀湛在袁绍,荀彧在曹操。
另一个是琅琊诸葛氏,诸葛亮蜀汉,诸葛诞在曹魏,诸葛瑾在孙吴。
再比如,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争位,司马懿就站曹丕的,而司马孚站曹植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,越是乱世、局面混乱,大家族这种多头下注越是常见。
这就好像是现在资本,看到新赛道,每个公司都投一点,总有能变成独角兽的。
但多头下注也不是那么简单。
回到上面材料。
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后,又赶上北方异族南下,但凡是聪明人都看得出这西晋朝廷要完蛋了。
聪明如江东士族的部分人,直接回到江东,等待天下变局,还有一些则守住家族底蕴,等待新政权来卡位,还有一些家族则以天下为棋盘,想让家族从棋子变为棋手。
上面材料的王衍就是这么想的。
在具体做法上,利用自己靠近“摄政王”司马越的优势,把自己的兄弟安排到荆襄、青州。
乃以弟澄为荆州都督,族弟敦为青州刺史
荆州之前文章提到,刘弘在荆州把局面稳定,算是天下少有安定的地方,钱粮兵充裕。
青州地接南北,且靠海有鱼盐之利,发展好了,能有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局面。
除此之外,琅琊王氏的王导加入了司马睿的麾下正在扬州,可以说,天下相对稳定的地方,基本上都有王家人的布局落子。
我个人推测,当时琅琊王家对于乱世的布局应该是有两条思路的。
一条就是以王衍为主的激进,通过控制地方,掌握资源谋求更进一步的可能。
另一条则是以王导为主的保守,通过继续辅佐司马家的人,确保自身在权力核心拥有较高的地位。
且不说两种思路的优劣,但你只要布局了落子了,却一定会有意外,不见得你所有的棋子都能发挥作用。
比如上面材料提到的王衍亲弟弟王澄,就处于给机会也不顶用的那种。
澄日夜纵酒,不亲庶务,虽寇戎交急,不以为怀。
权力这个东西,不是说你在那个位置上,权力就为你所有,你得投入大量精力去管理,以此来确保权力能够在你手上,并且通过测试搞事,验证这权力真能为你所用。
古代精英,出路只有做官,到了现代,则多了一条从商之路。
所以,能玩政治涉及权力的,都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来。
王衍想通过血亲卡位来实现对某地的掌握,但他的问题在于,他没想到王澄没用。
我猜想,在如此布局安排之前,王衍一定是和王澄深入交谈过,并且有所托付,王澄肯定也是点头答应的好好的。
但这东西就是,一开始你想的都好好的,但中间可定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。
王衍可能觉得,所谓的问题无非是来一些棘手的事情,只要他在朝廷中央,加上王澄控制地方,基本上都能搞定。
想法很好,但王衍没算到,这世上最大的变数,恰恰就是人。
你布局的再好,你没有人执行,布局就是废,而你执行的人一点发生改变,这布局同样也要废。
【闲扯】
有句话说的是,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但是这话我觉得应该反过来说,正因为你有期望,你才会有失望,如果你一点期望都没有,你还会失望吗?
我们在所有人际关系中都会对他人有期望。
希望对方有某种表现、希望对方遵守某种承诺、希望能做到什么事、希望对方达到自己预期。
但我觉得,所有对他人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妄念。
因为所有期望的本身,是我们自己欲念打着某种旗号强加在对方身上的枷锁。
所以,当失望发生、不及预期兑现,怒斥对方无能背后的情绪其实更多是我们自己欲望落空的沮丧。
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文章,会知道,我一直都有个观点,要去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、人的复杂性,所有你想要的、你不想要的,本质都是这个世界事物发展多种可能性的一种,没道理一定要按照你某种设想的方式发展,如果有那是幸运,如果没有也不纠结。
接受了这设定,代入到王衍身上,在面对王澄如此不扶上墙时,内心或许并不会有太多波澜。
因为你早就有所遇见,所以当发生之后,不过是兑现预期而已。
在分享群中,有这样一篇付费文提炼:体制内官二代荒废父辈资源,致使阶层快速下滑
体制内的父母不少都期望自己孩子能够基层自己的资源,然后继续维持家族在一个阶层。
现实情况就是,绝大多数的官二代,父母即天花板,最后的结果就是家族慢慢回归平庸。
估计这些父母是无法接受这样回归平庸吧。
但不接受又能如何?
个人在规律面前,连螳臂当车的资格都没有。
我觉得,人上年纪慢慢会看得开,但什么是看得开?
我觉得是一种对世界和人的感受的变化,理解存在、允许发生、接受结果。
你不会再对别人有过多的期望,你只专注自己,别人能跟的上、做得到最好,到不到你也不会入心动怒。
因为你知道,放下对别人的期望,不是放弃别人、更不是无所谓的麻木,而放过自己,别和自己较劲。
PS:如果你觉得上面内容还不过瘾,我这里还有一个私密分享群,里面有我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分享、其他大号付费内容提炼、高价值文章提炼金句等等。分享群是付费加入,目前是99元加入服务到2026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